【玩物丧志典故】“玩物丧志”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尚书·旅獒》:“玩人丧德,玩物丧志。”意思是沉迷于玩赏物品或享乐,会丧失进取的意志和道德修养。这个成语常用来告诫人们不要沉溺于物质享受或娱乐之中,而忽略了自身的成长与责任。
在古代,许多历史人物因为沉迷于享乐而误国误民,也有人因过度追求物质而失去了人生的方向。因此,“玩物丧志”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警示,也是对社会风气的一种反思。
一、经典出处
出处 | 内容 | 释义 |
《尚书·旅獒》 | “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 沉迷于玩弄他人会丧失道德,沉迷于玩物会丧失志向。 |
二、历史背景
人物 | 背景 | 结果 | 启示 |
周厉王 | 沉迷享乐,暴政苛敛 | 国力衰弱,百姓不满,最终被流放 | 不要因贪图享乐而忽视国家治理 |
商纣王 | 奢侈荒淫,宠信妲己 | 国破家亡,身死国灭 | 玩物丧志终致亡国 |
李煜 | 多才多艺,沉迷诗词 | 国破被俘,沦为亡国之君 | 才华若无志向,难成大器 |
三、现代意义
方面 | 解释 | 应用 |
个人发展 | 过度沉迷游戏、娱乐等,影响学习和工作 | 需要自律,明确目标 |
家庭教育 | 父母若过度纵容孩子玩乐,可能影响其成长 | 教育中应注重品德与责任感培养 |
社会风气 | 浮躁风气下,部分人追求表面光鲜 | 应倡导务实、奋斗的价值观 |
四、总结
“玩物丧志”不仅是一个古老的成语,更是一种深刻的警示。它提醒我们,在追求生活乐趣的同时,不能忘记初心和责任。无论是个人成长还是社会发展,都需要有坚定的目标和积极的态度,才能避免因沉迷享乐而迷失方向。
核心观点 | 内容 |
成语来源 | 《尚书·旅獒》 |
含义 | 沉迷于玩物会丧失志向 |
历史例子 | 周厉王、商纣王、李煜 |
现代启示 | 自律、目标导向、社会责任感 |
通过了解“玩物丧志”的典故,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持清醒头脑,不被浮华所迷惑,坚持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