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所有的通假字古今异义】《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篇散文,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寓意深受后人喜爱。在学习这篇文章时,了解其中的通假字与古今异义词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文意。
以下是对《桃花源记》中所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的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便于查阅和记忆。
一、通假字
通假字是指古代汉语中由于音同或形近而借用其他字来代替本字的现象。在《桃花源记》中,有少量通假字出现。
原文 | 通假字 | 本字 | 释义 |
便要还家 | 要 | 邀 | 邀请 |
具答之 | 具 | 俱 | 详细地 |
说明:
- “要”通“邀”,表示邀请的意思;
- “具”通“俱”,表示全部、都的意思。
二、古今异义词
古今异义词指的是在现代汉语中意义与古代汉语不同的词语。这些词在阅读古文时需要特别注意其原意,以免误解文句。
原文 | 古今异义词 | 古义 | 今义 | 例句 |
缘溪行 | 缘 | 沿着 | 缘分 |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
仿佛若有光 | 仿佛 | 隐隐约约 | 好像 | 仿佛若有光 |
问今是何世 | 世 | 时代 | 世界 | 问今是何世 |
无论魏晋 | 无论 | 不要说 | 不管 | 无论魏晋 |
是金陵人 | 是 | 这 | 表判断 | 是金陵人 |
后遂无问津者 | 问津 | 寻访、探问 | 询问渡口 | 后遂无问津者 |
说明:
- “缘”在文中是“沿着”的意思,现代则多用于“缘分”;
- “仿佛”在文中是“隐约可见”的意思,现代则多用于“好像”;
- “世”指“时代”,而非现代意义上的“世界”;
- “无论”在文中是“不要说”的意思,现代则为“不管”;
- “是”在文中作代词,现代多用于表判断;
- “问津”在文中是“寻找、探访”的意思,现代则多指“询问渡口”。
三、总结
《桃花源记》作为一篇经典古文,其中的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虽不多,但对理解文章主旨和情感具有重要作用。掌握这些词汇不仅有助于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也能更深入体会作者所描绘的理想世界。
通过上述表格可以清晰地看到哪些词是通假字,哪些词存在古今意义的变化。建议在学习过程中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增强对古文的理解力和语感。
如需进一步探讨《桃花源记》中的修辞手法或思想内涵,也可继续深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