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宠若惊是什么意思】“受宠若惊”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受到意外的宠爱、重视或优待时,感到非常惊讶和不安,甚至有些不知所措。这个成语常带有谦虚或自责的意味,表示自己并不值得这样的待遇,因此内心会有强烈的波动。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受宠若惊 |
拼音 | shòu chǒng ruò jīng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人君之于民,犹父母之于子,虽有大过,未尝不欲其改也。故曰:‘受宠若惊,无以加焉。’” |
含义 | 受到宠爱时感到惊讶和不安,常用于表达谦逊或自责的心情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表示对他人厚爱的感激与惶恐 |
近义词 | 受宠若惊、受宠若惊、感恩戴德(略带不同) |
反义词 | 索然无味、漠不关心、视而不见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工作场合 | 他本来以为只是被领导随便问几句,没想到竟被安排了重要任务,真是受宠若惊。 |
日常生活 | 老师突然表扬我,让我一时受宠若惊,不知道该如何回应。 |
社交场合 | 她从未想过会被邀请参加这么重要的聚会,真是受宠若惊。 |
三、常见误用
1. 混淆“受宠若惊”与“受宠若喜”
“受宠若惊”强调的是“惊讶”,而“受宠若喜”则是“喜悦”。两者情绪不同,不能混用。
2. 过度使用
在日常口语中,如果频繁使用“受宠若惊”,可能会显得不够自然,甚至让人觉得是在刻意卖乖。
3. 忽略语境
该成语多用于正式或半正式场合,若在轻松对话中使用,可能显得不合时宜。
四、总结
“受宠若惊”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成语,既表达了对他人的感激之情,也体现了说话者的谦逊态度。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和对象,避免误解或滥用。了解其含义与用法,有助于更好地掌握汉语表达的细腻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