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态的基本形式】在汉语语法中,被动语态(简称“被动态”)是一种常见的句式结构,用于表达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与主动语态不同,被动语态更强调动作的接受者,而不是执行者。掌握被动态的基本形式,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多样性。
以下是对被动态基本形式的总结和分类:
一、被动态的基本形式总结
1. “被”字句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被动句式,结构为:受事者 + 被 + 施事者 + 动词。
例如:“他被老师批评了。”
2. “受”字句
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受”来表示被动,结构为:受事者 + 受 + 施事者 + 动词。
例如:“他受老师批评了。”
3. “挨”字句
“挨”常用于口语中,表示受到某种不愉快的对待,结构为:受事者 + 挨 + 施事者 + 动词。
例如:“他挨老师骂了。”
4. “给”字句
表示施事者对受事者施加某种行为,结构为:受事者 + 给 + 施事者 + 动词。
例如:“书给他拿走了。”
5. “由”字句
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表示动作由某人完成,结构为:受事者 + 由 + 施事者 + 动词。
例如:“问题由他解决了。”
6. “为”字句
同样多用于书面语,结构为:受事者 + 为 + 施事者 + 动词。
例如:“这本书为他写成的。”
7. “见”字句
表示遭受某种不好的事情,结构为:受事者 + 见 + 施事者 + 动词。
例如:“他见老师打了。”
8. “遭”字句
强调受到某种不利或不愉快的经历,结构为:受事者 + 遭 + 施事者 + 动词。
例如:“他遭老师批评了。”
二、被动态基本形式对比表
形式 | 结构 | 使用场景 | 示例 |
被字句 | 受事者 + 被 + 施事者 + 动词 | 日常、书面语 | 他被老师批评了 |
受字句 | 受事者 + 受 + 施事者 + 动词 | 口语、书面语 | 他受老师批评了 |
挨字句 | 受事者 + 挨 + 施事者 + 动词 | 口语、非正式 | 他挨老师骂了 |
给字句 | 受事者 + 给 + 施事者 + 动词 | 日常、口语 | 书给他拿走了 |
由字句 | 受事者 + 由 + 施事者 + 动词 | 正式、书面语 | 问题由他解决了 |
为字句 | 受事者 + 为 + 施事者 + 动词 | 正式、书面语 | 这本书为他写成的 |
见字句 | 受事者 + 见 + 施事者 + 动词 | 口语、书面语 | 他见老师打了 |
遭字句 | 受事者 + 遭 + 施事者 + 动词 | 口语、书面语 | 他遭老师批评了 |
三、注意事项
- “被”字句中的“被”不能省略,否则句子会变成主动语态。
- 施事者可以省略,如:“他被批评了。”
- 被动语态中动词一般为及物动词,表示动作作用于对象。
- 有些动词不适合用于被动语态,如“走、去、来”等不及物动词。
通过了解和掌握这些被动态的基本形式,我们可以更加灵活地运用汉语表达方式,使语言更加自然、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