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息敛声的意思及拼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成语或词语,它们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还能准确表达特定的语境。其中,“屏息敛声”是一个较为常见的成语,但很多人对其含义和用法并不熟悉。以下是对“屏息敛声”的详细解释,并附上相关表格以帮助理解。
一、总结说明
“屏息敛声”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在紧张、严肃或敬畏的情况下,停止呼吸,压低声音,表现出极度的专注或拘谨。这个成语多用于描写人在面对重要场合、权威人物或突发情况时的反应,强调一种压抑、克制的情绪状态。
该成语由两个部分组成:
- 屏息:指抑制呼吸,表示紧张或专注。
- 敛声:指压低声音,表示谨慎或害怕。
整体意思为:在某种情境下,人不敢出声、不敢动弹,表现出极度的安静与紧张。
二、相关信息表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屏息敛声 |
拼音 | píng xī liǎn shēng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含义 | 形容人在紧张、严肃或敬畏时,不敢出声、不敢动弹的状态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或文学描写中 |
近义词 | 胆战心惊、噤若寒蝉、肃然无声 |
反义词 | 高谈阔论、大声喧哗、放言无忌 |
例句 | 在领导面前,他屏息敛声,生怕说错一句话。 |
三、使用场景举例
1. 正式场合:如会议、演讲等,人们为了表现尊重,可能会屏息敛声。
2. 紧张时刻:如考试、面试、突发事件等,人容易因压力而屏息敛声。
3. 面对权威:如见到上级、长辈或名人时,人们可能因敬畏而屏息敛声。
四、小结
“屏息敛声”不仅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更是一种心理状态的写照。它反映了人在特定情境下的情绪变化,适用于多种文学和现实场景。了解并掌握这一成语,有助于我们在写作和交流中更准确地表达情感与氛围。
通过上述总结与表格,可以更加清晰地理解“屏息敛声”的含义、用法及其相关词汇,从而提升语言表达的丰富性与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