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厉胆薄出处于哪里】“色厉胆薄”是一个常见的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外表看起来很严厉、强硬,但内心却非常胆小、软弱。这个成语常用于批评那些在表面上表现得很有气势,但实际上缺乏真正勇气和担当的人。
一、成语出处
“色厉胆薄”最早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原文如下:
> “外若刚强,内实怯懦,色厉而胆薄。”
这句话的意思是:外表看起来很刚强,实际上内心却很胆怯,表面强硬,内心软弱。
后来,这个成语被广泛引用,并成为汉语中一个常用表达,用来形容人的性格特点或行为表现。
二、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色厉 | 表面强硬、严肃,态度严厉 |
胆薄 | 内心胆小、软弱,缺乏勇气 |
整体意思是:外表看起来很严厉、有威势,但实际内心却非常胆小,没有真正的胆量和魄力。
三、使用场景
场景 | 示例 |
批评他人 | 他虽然在会议上大声指责别人,但其实是个色厉胆薄的人。 |
自我反思 | 我以前总是装作很坚强,其实内心很脆弱,真是色厉胆薄。 |
文学描写 | 他虽外表威严,实则色厉胆薄,关键时刻不敢担当。 |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成语 |
近义词 | 外强中干、虚张声势、装模作样 |
反义词 | 勇敢无畏、表里如一、胆大心细 |
五、总结
“色厉胆薄”这一成语源自《后汉书》,形象地描绘了那些外表强硬、内心怯懦的人。它不仅可用于批评他人,也可用于自我反省,提醒人们要内外一致,做到言行合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努力培养真正的勇气与担当,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强势上。
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释义 | 外表强硬,内心胆怯 |
使用场景 | 批评、自省、文学描写 |
近义词 | 外强中干、虚张声势 |
反义词 | 勇敢无畏、表里如一 |
通过了解“色厉胆薄”的来源和含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的深层意义,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避免成为“色厉胆薄”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