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了了文言文完整翻译】一、
《小时了了》是一篇出自《世说新语·言语》的文言短文,讲述的是孔君平与他的儿子孔某之间的对话。文章通过简单的语言展现了儿童的聪慧和机智,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才智的重视。
文中“小时了了”意为“小时候很聪明”,而“大未必佳”则是指“长大后不一定有出息”。这句话不仅是对孔某的调侃,也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体现了古人对于“天资”与“后天成就”之间关系的思考。
本文语言简练,寓意深刻,是学习文言文的经典篇目之一,适合用于教学或阅读理解。
二、文言文原文及完整翻译
文言文原文 | 现代汉语翻译 |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 孔君平去拜访他的父亲,父亲不在家,于是叫出他的儿子。 |
为设果,果有杨梅。 | (他)摆上水果,水果中有杨梅。 |
孔曰:“此是君家果。” | 孔君平说:“这是你家的果子。” |
儿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孩子回答:“我没听说过孔雀是您家的鸟。” |
三、内容解析
- 人物关系:孔君平是来拜访孩子父亲的,但父亲不在,所以见到了孩子。
- 对话含义:
- 孔君平用“君家果”来暗示孩子姓“孔”,因为“杨梅”谐音“杨门”。
- 孩子则反问“孔雀是夫子家禽”,巧妙地将“孔”与“孔雀”联系起来,既回应了孔君平的调侃,又显示了自己的机智。
- 主题思想:通过一个简单的对话,展现了孩子的机敏与智慧,也反映出古人对语言幽默和才思敏捷的欣赏。
四、学习建议
1. 文言词汇积累:如“诣”(拜访)、“设”(摆放)、“未闻”(没有听说)等。
2. 句式理解:注意文言文中的省略与倒装现象,如“此是君家果”实为“此是君之家果”。
3. 文化背景:了解《世说新语》的文学价值及其反映的魏晋时期士人风度。
五、结语
《小时了了》虽短,却蕴含丰富的语言艺术和文化内涵。它不仅是一篇优秀的文言文范例,更是一个关于智慧与机辩的小故事,值得反复品味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