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走的纸杯娃娃大班教案】一、活动说明
本次“会走的纸杯娃娃”大班科学探究活动,旨在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实验,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活动中,孩子们利用纸杯、吸管、橡皮筋等简单材料制作“会走的纸杯娃娃”,在动手过程中了解了力的作用、摩擦力以及物体运动的关系。
整个教学过程以“发现问题—动手尝试—观察现象—总结规律”为主线,注重引导幼儿主动思考和合作交流。孩子们在制作过程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讨论,并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理解了“为什么纸杯娃娃会动”的原理。
通过本次活动,不仅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活动内容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活动名称 | 会走的纸杯娃娃 |
适用年龄 | 大班(5-6岁) |
教学目标 | 1. 认识物体运动的基本原理 2. 培养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兴趣 3. 提高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
所需材料 | 纸杯、吸管、橡皮筋、剪刀、胶水、彩笔等 |
活动流程 | 1. 导入:观看视频或图片,引发兴趣 2. 讲解:介绍材料和制作方法 3. 动手制作:分组完成纸杯娃娃 4. 实验:测试娃娃是否能“走” 5. 分享:讲述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
科学原理 | 利用橡皮筋的弹力推动纸杯前进,涉及力与运动的关系 |
教师指导重点 | 引导幼儿观察现象,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 |
幼儿表现 | 积极参与、乐于尝试、善于表达 |
活动亮点 | 通过趣味性实验让幼儿在玩中学,提升科学素养 |
三、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整体效果良好,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基本的科学知识,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幼儿对材料使用不够熟练,需要教师更多地进行个别指导。今后可以增加一些辅助材料或分步骤演示,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制作技巧。
总之,“会走的纸杯娃娃”不仅是一次有趣的科学活动,更是一次激发幼儿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效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