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类传染病27种名单】乙类传染病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被列为需要严格管理的传染病,其传播性强、危害大,需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最新信息,目前我国共有27种乙类传染病。这些疾病不仅对公众健康构成威胁,也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些疾病,以下是对乙类传染病的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列出具体病种及其相关信息。
一、乙类传染病概述
乙类传染病主要包括病毒性肝炎(甲型、乙型、丙型等)、肺结核、艾滋病、狂犬病、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登革热、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手足口病、水痘、炭疽、布鲁氏菌病、伤寒和副伤寒、肺结核(含耐多药肺结核)等。
这些疾病多数具有较强的传染性,部分可通过空气、血液、食物或接触传播,因此加强预防和控制措施至关重要。
二、乙类传染病27种名单(表格)
序号 | 疾病名称 | 传播途径 | 主要症状 | 预防措施 |
1 | 甲型肝炎 | 消化道传播 | 发热、乏力、黄疸、恶心 | 接种疫苗、注意饮食卫生 |
2 | 乙型肝炎 | 血液/母婴/性传播 | 肝区不适、黄疸、乏力 | 接种乙肝疫苗、避免共用针具 |
3 | 丙型肝炎 | 血液传播 | 乏力、食欲减退、肝区不适 | 避免不洁注射、使用安全血液制品 |
4 | 肺结核 | 空气传播 | 咳嗽、咳痰、低热、盗汗 | 接种卡介苗、保持通风 |
5 | 艾滋病(HIV) | 血液、性、母婴传播 | 免疫力下降、机会性感染 | 安全性行为、避免共用针具 |
6 | 狂犬病 | 动物咬伤 | 发热、恐水、痉挛、死亡 | 及时接种疫苗、处理伤口 |
7 | 流行性出血热 | 虫媒传播 | 发热、出血、肾功能损害 | 防鼠灭鼠、注意个人防护 |
8 |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 空气传播 | 高热、头痛、呕吐、颈强直 | 接种疫苗、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
9 | 百日咳 | 空气传播 | 阵发性咳嗽、鸡鸣样回声 | 接种百白破疫苗 |
10 | 白喉 | 空气传播 | 咽痛、发热、假膜形成 | 接种百白破疫苗 |
11 | 新生儿破伤风 | 母婴传播 | 肌肉强直、抽搐 | 孕妇接种破伤风疫苗 |
12 | 猩红热 | 空气传播 | 发热、咽痛、皮疹 | 抗生素治疗、隔离患者 |
13 | 淋病 | 性传播 | 尿道分泌物、尿痛 | 安全性行为、及时治疗 |
14 | 梅毒 | 性传播 | 皮肤黏膜溃疡、全身症状 | 定期筛查、规范治疗 |
15 | 钩端螺旋体病 | 接触污染水源 | 发热、肌肉疼痛、黄疸 | 避免接触污染水、防鼠灭鼠 |
16 | 血吸虫病 | 接触疫水 | 腹痛、腹泻、肝脾肿大 | 不接触疫水、药物预防 |
17 | 疟疾 | 蚊虫叮咬 | 寒战、高热、出汗 | 防蚊、服用抗疟药 |
18 | 登革热 | 蚊虫叮咬 | 发热、头痛、关节痛 | 防蚊、清除积水 |
19 |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 禽类传播 | 高热、呼吸困难、肺炎 | 避免接触活禽、加强防护 |
20 | 麻疹 | 空气传播 | 发热、皮疹、咳嗽 | 接种麻疹疫苗 |
21 | 流行性腮腺炎 | 空气传播 | 腮腺肿胀、发热 | 接种麻腮风疫苗 |
22 | 风疹 | 空气传播 | 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 | 接种麻腮风疫苗 |
23 | 手足口病 | 接触传播 | 发热、口腔疱疹、手足皮疹 | 注意个人卫生、隔离患儿 |
24 | 水痘 | 空气传播 | 发热、皮肤疱疹 | 接种水痘疫苗 |
25 | 炭疽 | 接触动物或其产品 | 皮肤溃疡、发热、严重中毒 | 避免接触病死动物、接种疫苗 |
26 | 布鲁氏菌病 | 接触病畜或其产品 | 发热、乏力、关节痛 | 防护手套、避免食用未煮熟肉类 |
27 | 伤寒和副伤寒 | 消化道传播 | 发热、腹痛、便秘或腹泻 | 注意饮食卫生、接种疫苗 |
三、结语
乙类传染病种类繁多,涉及多个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面对这些疾病,公众应增强自我防护意识,积极参与疫苗接种,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共同构建抵御传染病的坚固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