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原文及注释】在汉语学习中,“咬文嚼字”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来形容对文字的细致推敲和深入理解。本文将对《咬文嚼字》一文进行原文摘录与注释,并以总结加表格的形式呈现,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其含义与用法。
一、原文摘录
“咬文嚼字”出自《红楼梦》第三十二回:“宝玉见他(黛玉)如此,心中也觉有些难过,便道:‘你这人,真真是个咬文嚼字的人。’”
在现代语境中,“咬文嚼字”多指对词语的字面意义过于执着,甚至因小失大,或用于批评某人过分注重形式而忽略内容。
二、注释说明
词语 | 含义 | 用法举例 |
咬文嚼字 | 指对文字的字面意思过分讲究,或形容人说话、写作时过于拘泥于字句 | “他在写文章时总是咬文嚼字,让人读起来很累。” |
原文出处 | 出自《红楼梦》第三十二回 | 宝玉说黛玉“咬文嚼字”,意指她说话过于讲究辞藻 |
现代用法 | 多含贬义,表示过度追求形式,忽视实质 | “这篇文章虽然结构严谨,但有些地方显得咬文嚼字,缺乏真情实感。” |
三、总结
“咬文嚼字”这一成语,原本是形容对文字的认真态度,但在现代使用中,更多带有批评意味,指人在语言表达上过于拘泥于字面,忽略了整体表达的效果。因此,在写作和交流中,应把握好“严谨”与“灵活”的平衡,避免陷入“咬文嚼字”的误区。
通过本文的原文摘录与注释,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准确地理解并运用“咬文嚼字”这一成语,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