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垆卖酒的典故】“当垆卖酒”是一个源自古代的成语,最早出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故事讲述的是西汉时期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司马相如原本是蜀郡(今四川)的一个才子,因家境贫寒,曾以卖酒为生。后来他与富商之女卓文君私奔,两人在成都开了一家酒肆,司马相如亲自当垆(即站在酒坛前卖酒),而卓文君则在柜台后接待客人。这一段经历成为后世传颂的佳话,也衍生出“当垆卖酒”的典故。
这个典故不仅反映了古代文人对爱情的执着与追求,也展现了他们不畏世俗、勇于追求理想的精神。同时,“当垆卖酒”也被用来形容有才华的人从事低微职业,或表达一种清高自持的态度。
一、典故来源
项目 | 内容 |
典故出处 |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
主要人物 | 司马相如、卓文君 |
故事背景 | 西汉时期,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私奔后,在成都开酒肆 |
当垆含义 | 站在酒坛前卖酒,象征亲力亲为、生活朴素 |
二、典故意义
方面 | 解释 |
文化意义 | 表达了文人对爱情的忠贞与生活的洒脱 |
历史价值 | 展现了汉代社会风貌和士人精神 |
现代应用 | 常用于形容有才华者从事普通工作,或表达一种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
三、相关诗词引用
诗人 | 诗句 | 出处 |
杜甫 | “当垆女子笑迎客,醉里挑灯看剑行。” | 《醉歌行》 |
白居易 | “当垆卖酒少年郎,红袖添香伴酒香。” | 《琵琶行》 |
张祜 | “当垆女子多情思,一曲琵琶动四方。” | 《金陵》 |
四、现代引申意义
情况 | 含义 |
职业选择 | 表示有才华的人愿意从事平凡工作 |
生活态度 | 表达一种自由、洒脱、不拘小节的生活方式 |
文学意象 | 常被用作爱情与理想结合的象征 |
综上所述,“当垆卖酒”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与情感寄托。它提醒我们,真正的才华与情感,往往不在于身份地位,而在于内心的坚持与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