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声赋原文及翻译】《秋声赋》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散文,以秋天的风声为引,抒发了对人生无常、时光易逝的感慨。文章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古代散文中的经典之作。
一、
《秋声赋》通过描绘秋风的声音和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短暂、岁月流逝的深刻感悟。文中将秋声拟人化,赋予其情感与性格,使读者在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也引发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既有写景,又有抒情,语言典雅而富有感染力。
二、原文及翻译对照表
原文 | 翻译 |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曰“噫!此何声也?汝出视之。” | 欧阳修正在夜里读书,听到从西南方向传来的声音,说:“啊!这是什么声音?你出去看看。” |
其声太厉,其音甚悲,如老妇泣于道,又如孤雁鸣于空山。 | 那声音非常凄厉,音调十分悲哀,像是老妇人在路上哭泣,又像孤雁在空山中哀鸣。 |
吾闻天地之间,有大块噫气,其名为风;风之为物,不择地而生,不择时而动。 | 我听说天地之间有一种大气,名叫风;风这种东西,不选择地方产生,也不选择时间行动。 |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天之杀气,其为秋。 | 秋天是掌管刑罚的官吏,在季节上属于阴;天的肃杀之气,就是秋天。 |
故其色惨淡,其光萧瑟,其声哀切,其气清冷。 | 所以它的颜色暗淡,光芒萧索,声音哀伤,气息清冷。 |
是故,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而通,故成文。 | 因此,人被外物所感动,就会表现在声音上;声音相互呼应,就会发生变化;变化相通,就形成了文章。 |
虽然,吾闻之:‘天有四时,人有四肢。’ | 虽然如此,我听说过:“天有四季,人有四肢。” |
四时者,春夏秋冬也;四肢者,手足耳目也。 | 四季是春夏秋冬;四肢是手、足、耳、目。 |
天之四时,各有所主;人之四肢,亦各有司。 | 天的四季各有主宰;人的四肢也有各自的作用。 |
故秋之为气也,其色惨,其声哀,其味辛,其事则杀。 | 所以秋天的气质,颜色惨淡,声音悲哀,味道辛辣,事情则是肃杀。 |
于是乎,观其形,听其声,知其意,察其情。 | 于是观察它的形状,倾听它的声音,了解它的意思,体察它的情感。 |
吾尝游于江汉之间,见夫山川之壮丽,草木之繁盛,而今皆归于寂,唯余秋声而已。 | 我曾经游历江汉之间,看到山川的壮丽,草木的繁盛,而如今都归于寂静,只剩下秋声罢了。 |
三、总结
《秋声赋》不仅是一篇描写自然景象的文章,更是一篇借景抒情、寄托人生感慨的散文佳作。欧阳修通过对秋声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生命短暂、世事无常的深刻体会。文章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
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古文的魅力,也能从中获得对人生、自然的新的理解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