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案而起的意思】“拍案而起”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因愤怒、激动或不满而突然站起身来,表现出强烈的反应。这个成语形象生动,常用来描写人物情绪激烈时的举动,具有较强的视觉和情感冲击力。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拍案 | 用手掌用力拍打桌子 |
而起 | 然后站起来 |
整体意思 | 因情绪激动或愤怒,突然站起身来 |
二、出处与用法
- 出处: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怒,欲击之,范增曰:‘此其志不在小,可击也。’项王怒,拔剑击案,曰:‘此吾所欲杀者!’”
虽然原文中没有“拍案而起”的完整表述,但这一动作是后世对类似场景的提炼与概括。
- 用法:多用于书面语,尤其在文学作品、历史叙述或戏剧中较为常见。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气愤不已、怒发冲冠、勃然大怒 |
反义词 | 心平气和、冷静沉着、不动声色 |
四、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文学作品 | 他听到不公的指控,顿时拍案而起,怒斥对方的无理取闹。 |
历史叙述 | 面对敌军的挑衅,将军拍案而起,誓死守城。 |
日常生活 | 老师看到学生作弊,拍案而起,严厉批评。 |
五、总结
“拍案而起”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成语,不仅描述了一个人的动作,更传达出其内心的强烈情绪。它适用于多种场合,尤其是在需要表达愤怒、不满或激动情绪时,能有效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理解并恰当使用这一成语,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生动性与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