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经据典是什么意思】“引经据典”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在说话或写作中引用经典文献、权威著作或名人语录来支持自己的观点。这个成语强调的是通过引用权威来源来增强论述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引 | 引用、援引 |
经 | 古代经典著作,如《诗经》《尚书》等 |
据 | 依据、根据 |
典 | 典故、典籍 |
整体意思是:引用经典文献或权威话语作为依据。
二、出处与用法
- 出处:最早见于《后汉书·王符传》:“引经据典,以明其理。”
- 用法: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表示说话有依据、有分量。
- 近义词:引古证今、引证典故、引经据典
- 反义词:空穴来风、无中生有、信口开河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例子 |
学术论文 | “正如孔子所言‘温故而知新’,我们应当不断回顾过去的知识。” |
课堂教学 | “我们可以参考《论语》中的句子来理解儒家思想。” |
新闻评论 | “该政策的制定,正是引经据典地借鉴了国外成功经验。” |
四、注意事项
1. 适度引用:过度堆砌典籍会让文章显得生硬,缺乏个人见解。
2. 准确引用:必须确保引用的内容真实、准确,避免断章取义。
3. 结合实际:引用应服务于观点,不能为了“引经据典”而引用。
五、总结
“引经据典”是一种增强语言说服力的重要方式,尤其在学术、文学、演讲等领域应用广泛。它不仅体现了说话者的学识,也增强了表达的权威性和逻辑性。但在使用时要注意适度、准确和结合实际,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