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石室出处于哪里】“金匮石室”是一个古代典故,常用于形容珍贵的文献或重要的历史资料被妥善保存。它不仅具有文化意义,也反映了古代对知识保护的重视。以下是对“金匮石室出处于哪里”的详细总结。
一、
“金匮石室”最早出自《史记·太史公自序》:“藏之于金匮,封之以石室。”这里的“金匮”指的是用金属制成的匣子,“石室”则是指用石头建造的房屋或房间。古人将重要文献、典籍或国家机密存放在这种坚固、密封的环境中,以防止损坏或外泄。
后来,“金匮石室”逐渐成为一种象征,用来比喻国家的重要档案、历史文献或珍贵的文化遗产。在现代语境中,这一词语也被广泛应用于图书馆、博物馆等保存重要资料的场所。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史记·太史公自序》 |
含义 | 指古代存放重要文献的金属匣子和石制房间 |
原文 | “藏之于金匮,封之以石室。” |
文化意义 | 象征国家档案、历史文献的保存与保护 |
现代应用 | 用于描述图书馆、博物馆等保存重要资料的场所 |
使用范围 | 历史、文化、档案管理等领域 |
相关概念 | 金匮、石室、文献保护、国家档案 |
三、结语
“金匮石室”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体现。它提醒我们,对知识的尊重和对历史的传承是文明延续的重要基础。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对重要文献的保护始终是文化发展的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