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柱之信的意思是什么】“抱柱之信”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坚守承诺、诚信不渝的精神。这个成语背后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体现了古人对“信”的高度重视。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抱柱之信 |
拼音 | bào zhù zhī xìn |
出处 | 《庄子·盗跖》 |
释义 | 比喻人坚守诺言,即使面临生命危险也绝不违背承诺。 |
引申义 | 表现了极高的诚信精神和责任感 |
二、成语来源与故事
“抱柱之信”最早出自《庄子·盗跖》篇。故事讲述的是一个人名叫尾生,他与心爱的女子约定在桥下相会。女子迟迟未至,尾生却始终守在桥下,不愿离去。后来洪水来临,他仍紧抱桥柱不放,最终被淹死。后人用“抱柱之信”来形容这种为信义而牺牲生命的高尚情操。
三、成语使用场景
场景 | 示例 |
赞扬他人信守承诺 | “他为了兑现一个承诺,不惜付出生命,真是抱柱之信的典范。” |
自我激励 | “做人要像尾生一样,坚守自己的信念。” |
文学创作 | “小说中主角以抱柱之信的精神,完成了一段传奇人生。” |
四、成语的现代意义
在现代社会,“抱柱之信”虽然不再用于描述因守约而丧命的情况,但其精神内核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它提醒人们:
- 承诺一旦做出,就要认真履行;
- 在面对诱惑或困难时,更要坚守道德底线;
- 诚信是立身之本,是人际交往的基础。
五、总结
“抱柱之信”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值得传承的精神品质。它告诉我们:真正的信义,不是轻率的承诺,而是无悔的坚持。在当今社会,我们更需要这样的精神来引导行为、塑造人格。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含义 | 坚守诺言,重信义 |
来源 | 《庄子·盗跖》 |
故事人物 | 尾生 |
精神内涵 | 诚信、责任、坚定 |
现代启示 | 信守承诺、坚守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