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三暮四是什么意思解释】“朝三暮四”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庄子·齐物论》中的一则寓言故事。原意是说,一个养猴子的人每天早上给猴子三个栗子,晚上给四个,后来他改变了方式,早上给四个,晚上给三个。猴子们因此感到高兴,认为自己得到了更多的食物。其实,总数还是七个,只是分配方式不同而已。
这个成语现在常用来比喻反复无常、变化多端,或者指人做事不专一、心猿意马,容易被表面的变化所迷惑,而忽视了本质。
“朝三暮四”最初出自古代寓言,原本是描述一种分配方式的改变,后来演变为形容人的行为或态度不稳定、反复无常。在现代语境中,它常用于批评那些做事不专一、容易变心或被表象迷惑的人。虽然字面看似简单,但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提醒人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保持内心的坚定和稳定。
表格说明:
词语 | 朝三暮四 |
出处 | 《庄子·齐物论》 |
原意 | 养猴人调整食物分配方式,猴子因表面变化而高兴 |
现代含义 | 比喻反复无常、不专一、易变心 |
使用场景 | 批评人做事不稳重、容易被表象迷惑 |
近义词 | 反复无常、朝秦暮楚、心猿意马 |
反义词 | 一心一意、坚定不移、专心致志 |
语法结构 | 联合式成语 |
用法 | 作谓语、定语、宾语 |
通过了解“朝三暮四”的来源与含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避免陷入表面变化带来的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