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如泰山是什么意思】“安如泰山”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非常稳固、不可动摇的状态。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典故,广泛应用于描述人或事物的稳定、安全和坚固。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安如泰山 |
拼音 | ān rú tài shān |
出处 | 《汉书·东方朔传》:“安于泰山,不为风雨所动。” |
释义 | 形容非常稳固、安全、不动摇的状态。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的心理、地位、环境等的稳定状态。 |
近义词 | 坚如磐石、稳如泰山、固若金汤 |
反义词 | 动荡不安、摇摇欲坠、岌岌可危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安如泰山”最早出自西汉时期的《汉书·东方朔传》,原意是形容人的心境安定,像泰山一样稳固。后来,这个成语逐渐被广泛使用,不仅用于描述人的心理状态,也常用来形容建筑、制度、政权等的稳固性。
在现代汉语中,“安如泰山”多用于比喻事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比如“他的事业安如泰山,不会受到外界干扰”。
三、实际应用举例
场景 | 使用示例 |
心理状态 | 他面对困难时依然安如泰山,毫不慌乱。 |
经济状况 | 公司的财务状况安如泰山,不用担心倒闭。 |
政治局势 | 国家的政治局势安如泰山,民众生活安定。 |
四、总结
“安如泰山”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强调的是稳定、安全和不可动摇的状态。它既可以形容人的内心坚定,也可以用于描述外部环境或事物的稳固性。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恰当使用这一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通过了解其出处、含义和用法,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个成语的运用技巧,使其在表达中更加自然、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