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激涕零意思和来源是什么】“感激涕零”是一个常见的中文成语,常用于表达极度的感动和感恩之情。它不仅在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在日常生活中也常被用来形容人因受到恩惠或感动而情绪激动到流泪。
一、成语释义
成语 | 感激涕零 |
拼音 | gǎn jī tì líng |
释义 | 形容非常感激,感动得流下眼泪。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表示对他人恩情的极度感激。 |
近义词 | 感恩戴德、感激不尽、热泪盈眶 |
反义词 | 忘恩负义、无动于衷、冷血无情 |
二、成语来源
“感激涕零”最早见于古代文献,具体出处较为模糊,但其使用历史可以追溯至唐宋时期。该成语多用于描写人物在受到极大恩惠后的情感反应,常见于诗词、小说和历史记载中。
例如,在《聊斋志异》等古典文学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类似“感激涕零”的描述,用来表现人物内心的强烈情感波动。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感谢帮助 | 他看到自己被误判的冤案得以平反,感激涕零。 |
情感共鸣 | 看到志愿者无私奉献的视频,她感动得感激涕零。 |
文学描写 | 他读完父亲留下的信,泪流满面,感激涕零。 |
四、注意事项
1. 感情色彩强烈:此成语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使用时需根据语境判断是否合适。
2. 避免滥用:虽然“感激涕零”表达的是极深的感激之情,但若频繁使用,可能会显得夸张或不真实。
3. 适合正式场合:更适合用于书面表达或正式场合,口语中较少使用。
五、总结
“感激涕零”是一个富有感情色彩的成语,常用于表达对他人恩情的极度感激与感动。它源自古代文学,广泛应用于各类文体中。理解其含义和使用场景,有助于更准确地运用这一成语,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