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车市期中考试:教室里的座位 该换一换了
今天【2024车市期中考试:教室里的座位 该换一换了】登上了全网热搜,那么【2024车市期中考试:教室里的座位 该换一换了】具体的是什么情况呢,下面大家可以一起来看看具体都是怎么回事吧!
在读书的时候,老师总喜欢通过成绩的排名,给我们排教室里面的座位。
成绩好的,总是离黑板最近;成绩不是那么好的,比如我,总是离黑板很远、离垃圾桶很近。
这种不近人情的排序方式,虽然在某种意义上,会打击同学们的自尊心,但它却是一种变相的激励。
我在读高一的时候,坐在倒数第三排;待到毕业前夕,已经坐在了第二排,还有一位高质量同桌相伴。
其实,中国的汽车市场,未尝不是我们读高中的教室。
销量排名,深刻地揭示着车企之间的高低胜负,很现实,也很震撼。
随着2024年下半年来临,中国乘用车市场再次迎来“期中考”。
成绩出炉之后,有人笑着、有人哭了,更有人随风远去了。
部分车企上半年成绩不理想,下半年发展潜力甚大
“你们是我带过成绩最差的一届学生!”
相信在座的很多朋友,在期中或者期末考试结束后,总会听到班主任的这句训斥话术。
把这句话,用在2024年上半年的汽车市场里,也不为过。
笔者粗略的统计了一下,在消费动能下降、汽车行业内卷严重的环境下,业界不少车企的销量目标达成率并不好。
其中,传统车企的年度销售目标完成率不及50%的车企,不足四成,新势力更低,仅为三成左右。
从这样的数据可以看到,目前的乘用车市场,基本上已经构成了金字塔的分布形态。
销量高、销售目标完成率高的车企,站在塔尖,很少;而在金字塔的下部,是很多苦苦挣扎的车企,占据了绝大多数。
由此,我们进一步推导,随着车市竞争的愈发激烈,会逐渐显形成大浪淘沙的过程。销量高的车企,在未来销量会进一步突破;而销量下降的车企,在未来很有可能会继续沉溺。
当然,我们的老师在每次批评完全班的整体状况后,也会挑一些成绩优秀的同学出来表演。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哪些车企在2024上半年“混得比较好”。
国产车新能源全面发力,风向真的要变了
首先,来看几家车企的上半年销量数据报告:
基本上没有什么意外,比亚迪继续领跑整个市场。
在7月2日发布的产销快报中,比亚迪上半年汽车销量约161.30万辆,同比增长28.46%。
同时,比亚迪的上半年销售完成率超过四成左右,冠绝中国汽车市场的所有汽车品牌。
同时,奇瑞、吉利、长城这些一线主流自主车企,在上半年也完成了不错的销量表现。
其中,奇瑞汽车上半年累计销量超110万辆,同比增幅接近五成;
吉利汽车上半年销量超95万辆,同比增幅达到了41%;
长城汽车在上半年也有接近56万辆的销售数据,同比增幅接近8%,整体表现颇为稳健。
总的来说,目前的自主品牌,特别是新能源品牌占据了比较大的优势地位。
例如在长安汽车内部,其上半年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了29.9万辆,同比增幅超69%;而近年来销量大幅增长的奇瑞汽车,在新能源领域也快速跟进,在半年时间内卖出了4.5万辆新能源车,同比增幅高达惊人的230.6%。
当然,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的背后,也离不开比亚迪的“保底”。
从市面上来看,比亚迪基本上已经成功复刻了当年的“丰田大众奇迹”,正在成为新的“国民品牌”。
除了新能源快速增长外,我们同时看到了自主品牌一个新的增长点。
AITO问界品牌旗下的问界M9,在上市半年后累计大定超10万辆,而且在6月份一个月时间里,交付超1.7万辆。
这样的销售成绩,位居五十万以上豪车阵营第一,超越了B\B\A三大豪华品牌的历史纪录。
其实可以看出,在今天,国内汽车市场基本已经完成了重塑。
十年前,合资车企基本上统治着中国的汽车市场,从入门级到高端阵营,基本都是合资品牌的地盘。
但是在今天,攻守之势基本已经完成了转变。在自主车企经历了设计向上、技术向上和几轮价格战、价值战的洗礼后,大家从入门级车型的细分市场发起进攻,并且成功夺下了多个战略阵地,完成反击。
今天,自主品牌们终于可以“坐在教室前列”了。那么,合资品牌们的综合表现如何?我们接下来进一步分析。
多家合资车企销量下滑,风险已经显露了出来
如果说在自主品牌初步崛起的时候,一些合资品牌还能依靠自己的品牌力守住阵脚;那么在当下,随着自主品牌的市场声量、品牌力不断提升,一些合资车企所面临的危险也初步显露了出来。
早在六月份就有传言,东风日产关闭了位于江苏常州的乘用车生产工厂。对此,东风日产回应,这是内部产能的优化调整。
而在大家“纷纷放榜”的时候,东风日产也并未公布六月份和上半年的销量数据,但根据笔者的进一步调查,发现东风日产的上半年销量同比下滑幅度达到了15%。
与日产品牌一样,本田在国内的合资企业也面临着大幅度销量下滑的风险。
根据本田汽车发布的数据显示,本田中国在上半年累计销量约为41.59万辆,同比下降幅度为21.5%。
不过,在“日系三杰”中,丰田却与前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7月1日,一汽丰田就发布“喜报”:一汽丰田在上半年,终端销量为32.9万辆,实现正向增长。
当然,如果再加上广汽丰田的数据,丰田品牌在国内,可以说是重新走向了上坡路,市场格局开始回暖。
其实对于南北丰田而言,终端销量的回暖,离不开价格的释放。在近期,丰田多款车完成了降价。
“20万出头买汉兰达”、“不到10万落地卡罗拉”……可见,丰田销量的释放,离不这个品牌积极投身价格战的策略。
从目前合资品牌的销量数据来看,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在终端消费市场中,品牌影响力正在逐渐弱化。
消费者买车,不再只看品牌、只认车标,而是更加侧重于车辆的整体表现。
在入门级市场中,“合资”再也不是金字招牌了。丰田、大众、本田的品牌影响力,其实已经和比亚迪、长安等品牌基本持平。
对于消费者而言,哪家车企造的车质量好、哪家车企造的车综合性能好,那就买谁。
而在高端市场中,AITO问界作为一个“新势力品牌”,它的市场影响力显然无法和奔驰、宝马、奥迪相提并论。
但是,这个品牌旗下的问界M9却能成为50万以上豪华车市场的销冠,这也足以说明高端消费者正在回归理性,消费倾向也是从“看标买车”逐渐过渡为“看产品力买车”。
写在最后:
透过上半年的销量数据,我们可以看到,不少自主车企正大踏步走进新的时代;而合资品牌们,也几乎奏响了挽歌。
对于自主车企们而言,这样的数据固然值得庆幸,但万不可掉以轻心。
我们都知道,自主车企能走到这样的销量数据,很大程度都是靠价格战的内卷。而在未来,价格战肯定不是一个长久之计。
所以,笔者也希望无论是自主车企还是合资车企,都能重新聚焦于产品价值,打造出更完善、更可靠的产品。
随着价格战向价值战的转变,国内汽车市场的格局也没有完全恒定下来。在最后,王者宝座到底归属于谁,这仍然有很大的猜想空间。
以上就是关于【2024车市期中考试:教室里的座位 该换一换了】的相关内容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根据您提供的信息,关于2025款滁州凌渡的落地价格和走势分析如下:关键信息:1 近一个月最低售价:9 39万...浏览全文>>
-
关于2024款安徽池州ID 7 VIZZION的价格以及购车攻略,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分析和建议:1 价格信息 - 厂商...浏览全文>>
-
关于2025款安徽淮南高尔夫GTI的售价和配置信息,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分析和参考:市场价格概览1 厂商指导价:...浏览全文>>
-
在准备购买2025款大众CC之前,了解新车的报价、配置、性能以及市场情况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份全方位的购车...浏览全文>>
-
在安徽阜阳购买一辆宝来(Bora),需要综合考虑车型、配置、价格以及购车策略。以下是一些关键信息和购车建议...浏览全文>>
-
2025款途昂X作为上汽大众旗下的高端SUV车型,以其豪华的设计、强劲的动力和丰富的配置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关注...浏览全文>>
-
截至2025年,大众ID 3的新款价格和配置可能会有所调整。不过,具体的价格信息通常会因地区、配置以及经销商的...浏览全文>>
-
滁州途铠作为一款备受关注的紧凑型SUV,凭借其时尚的设计、出色的性能以及丰富的配置,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青睐...浏览全文>>
-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火热,而作为国内知名车企的长安汽车,在这一领域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其中,长安启...浏览全文>>
-
安徽淮南地区的高尔夫车型以其出色的性能和合理的价格赢得了众多消费者的青睐。作为一款经典且实用的车型,高...浏览全文>>
- 淮南长安启源C798多少钱 2025款落地价,最低售价12.98万起优惠不等人
- 安徽淮南高尔夫价格,性价比之选,购车无忧
- 极狐 阿尔法T(ARCFOX αT)试驾,一键搞定,开启豪华驾驶之旅
- 试驾江淮X8 E家,超简单流程,轻松开启试驾之旅
- 生活家PHEV多少钱?购车攻略在此
- 淮北大众CC价格,配置升级,值不值得买?
- 试驾领克03,从预约到试驾的完美旅程
- 魏牌高山DHT-PHEV试驾流程讲解
- 试驾别克昂科威,轻松几步,畅享豪华驾乘
- 滁州大众Polo最新价格2024款,各配置车型售价一目了然
- 淮北T-ROC探歌价格,最低售价15.89万起,购车攻略来了
- 淮南大众ID.3多少钱 2025款落地价全分析,买车不踩坑
- 生活家PHEV 2025新款价格大起底,买车超详细
- 生活家PHEV 2025新款价格大起底,买车超详细
- 生活家PHEV最新价格2025款,价格再创新低,性价比爆棚
- 安徽亳州途昂X多少钱?购车攻略与优惠全在这
- 天津滨海宝来价格,各配置车型售价全知晓
- 安徽安庆揽巡价格全分析,买车不踩坑
- 东莞ID.4 CROZZ新款价格2025款多少钱?选车秘籍与性价比大公开
- 28.5亿美元卖身腾讯音乐,是喜马拉雅最好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