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知识 >

考拉骑车(从考拉班车之死说起:班车市场的想象空间是什么呢)

2023-04-17 22:22:20 来源: 用户: 

大家好,综合小编来为大家讲解下考拉骑车,从考拉班车之死说起:班车市场的想象空间是什么呢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仍然有巴士离开,试图找到他们的梦想。

想象空间

考拉的陨落是天灾还是人祸?

据考拉CEO张敏介绍,考拉后期运营数据已经超过滴滴,用户进入高速增长期,但因为拿不到投资被迫放弃。结合前段时间考拉班车的巨额补贴政策,可以初步推断考拉是被补贴拖累的。

没人想接棒。最后,我走进了死胡同。

但这一切都不是他自己的死亡。即使没有补贴,考拉还是会慢慢死去,但不可逆转。最后选择燃烧自己,努力获得足够大的大腿,可能是唯一的活路。虽然最后摔倒了,但我也可以笑着说:我尽力了。

那么,为什么没有投资者愿意帮忙呢?

众所周知,风险投资是一个赌未来的游戏,而让投资人愿意下大赌注的,一定是对未来的无限想象。

那么,班车市场的想象空间有多大?

1.支付门户

当时滴滴和快的的争斗不是关于打车市场,而是关于腾讯和阿里的支付入口之争。经过这一战,打车市场并没有被瓜分,而是微信和支付宝的移动支付大行其道。

班车服务的目标客户是在一二线城市乘坐公交车出行的上班族,使用班车服务对手机支付有刚性需求,可以成为新的支付入口。

2.门票利润

门票盈利是传统的盈利模式。当乘客支付的门票之和超过提供服务的总成本时,就可以盈利。这种情况只有在最终占领市场、淘汰或兼并竞争对手后才会出现。通过停止补贴,

根据舒适度和时间,航线差别加价等方法。

做广告

车身广告是目前公交集团的主要盈利手段之一,具有流动性强、覆盖面广的优点。公交车车身也有广告价值。此外,座椅、内墙、移动电视等。在车上都可以作为广告资源。

4.早餐

班车乘客中相当一部分由于时间原因,尚未吃早餐。研发和提供便于在行车过程中食用的食物,是班车服务的附加赢利点。

5. App 流量变现

班车类App是使用频率较高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具有一定的流量变现价值,可以嫁接传统的游戏、电商、广告、金融四大变现模式。尤其在接入车载移动wifi之后,可以设计一些局域网对战类游戏进行车内乘客的互动。

同时,相对固定的“车友”,也具备开展同乘社交的条件。

深度分析

乍看起来,班车类服务似乎拥有不错的前景。也难怪滴滴进军班车市场、嘟嘟巴士拿到5200万A轮融资,嗒嗒巴士3700万A轮。即便考拉,也是得到创新工场的扶持才开始开门立派的。

但也许,这次大家都想多了:

一、当前移动支付已经普及。支付入口的价值已经微乎其微。

二、班车市场的总容量,远远小于大家的乐观预期。

首先,一、二线城市高峰期承载不了大量巴士的加入。在交通状况没有大幅改善的情况下必将造成交通状况的进一步恶化。

假设北京有200万用户使用巴士服务(对于三千万人口来说,已经非常之少了),平均每车服务50人(25座,平均每座发生一次换乘),那么至少需要4万量巴士。而14年北京公交集团下属公交车一共才2万多辆。

其次,公交道并不对巴士开放,乘坐巴士实际上是用更长的上班时间换取有座的权利,对于早高峰不迟到为第一需求的人群来说,是不划算的。

更严重的瓶颈是停靠下客。因为中国城市规划喜欢把商业区集中,那么上班区域自然也就比较集中,造成热点区域(如国贸、中关村)将成为至少10%巴士的停靠地。也就是4000辆,乐观估计,

这些热点区域适宜停靠下客的地点,不超过20个。也就是每个下客点在一个小时(8:00-9:00)的高峰期内,需要完成200辆巴士的下客任务,平均每辆18秒,刚够把车停稳。所以,

这是一个完全不成立的数学模型。

综上所述,班车业务不能形成一个大市场,只是一个小众服务。前文提到的车身广告、流量变现、早餐等增值服务,都需要足够的车辆和用户基数,否则就创造不了太多价值。

结语

班车服务试图解决用户高峰公交出行在车上被挤成“肉饼”的痛点,他们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公交车辆不足,试图通过提供更多巴士解决这个问题,

本文[高级伪原创标题]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